在雨季施工时,持续的降雨会使地基变得松软,承载能力大幅下降,这对吊车作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。此时,科学调整吊车支腿承重方案,是保障施工安全与效率的核心。
施工前的充分准备是基础。首先,需对作业场地进行全面勘察,利用地质探测设备,如地质雷达、土壤湿度检测仪等,精确了解地基的松软程度、含水量及土层分布情况。依据检测结果,绘制详细的地基状况图,明确各区域承载能力差异。同时,准备足够的垫板、钢板等辅助材料,垫板应选用质地坚硬、面积较大的木质或钢制垫板,钢板厚度和尺寸要能满足吊车支腿受力需求。

调整支腿承重时,要遵循“先探测、后调整”原则。缓慢伸出吊车支腿,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各支腿的受力数据。若发现某一支腿压力异常偏低,表明该区域地基承载能力不足,需立即回缩支腿,在下方铺设多层垫板或加厚钢板,增大受力面积,分散压力。同时,调整支腿的伸缩长度,确保吊车底盘处于水平状态,可使用水平仪进行精确测量,水平偏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内,避免因倾斜导致吊车失衡。
在承重分配上,需根据吊装物体的重量和重心位置进行动态调整。对于重心偏向一侧的重物,适当增加对应侧支腿的承重比例,但各支腿承重差值不宜过大,防止局部地基因压力过高发生沉降。同时,在吊装过程中,持续关注支腿压力变化,若出现压力波动或地基轻微下陷,立即停止作业,重新调整支腿位置和垫板厚度。
此外,还需采取一系列安全保障措施。在吊车作业区域周边设置排水沟,及时排除积水,降低地基含水量。安排专人实时巡查地基状况,重点观察支腿周围是否出现裂缝、下陷等异常情况,一旦发现问题,立即发出警报并启动应急方案。通过这些措施,可有效应对雨季地基松软问题,保障吊车作业安全稳定进行。